个人创业注册公司有哪些误区?
2024-08-15 1:24:51

目前,伴随着国家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,许多人都打算成立一家公司来经营,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。

那当然是好事情,不过,毕竟注册公司是比较专业的操作,初次注册公司,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认识误区。

针对这一点,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,一起来看看吧!

个人创业注册公司有哪些误区?初次创业容易犯的错误:

【1】企业注册资本=实收资本=企业实力。

在旁人看来,注册资本的数额越大,就表示该公司实力越强。但自2014年《公司法》颁布以来,我国大多数公司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。也就是说,即使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,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人民币,同时也不能说公司已经向对公银行账户支付了1000万人民币。因此,把注册资本等同于实缴资本和企业实力的观点,在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。

【2】企业的名字≠永不改变。

目前,我国公司注册均要求公司名称必须符合政策规定和独特的企业名称,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名称一旦获得批准,就不能再变更。实际上,根据有关规定,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,一年内确无特殊原因不得变更。但在有些情况下,企业经营者如因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申请变更公司名称,也是政策允许的。

【3】企业注册地址=实际营业地址。

实际上,公司注册地址就是公司营业执照上登记的“地址”,一般来说,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,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注册地址要求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一些企业,比如建筑类公司,现在已经具备了一照多址的条件。此外,有些企业还利用合法的“虚拟地址”进行公司注册,使其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部分不符。

【4】企业注册地址=实际营业地址。

实际上,公司注册地址就是公司营业执照上登记的“地址”,一般来说,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,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注册地址要求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一些企业,比如建筑类公司,现在已经具备了一照多址的条件。此外,有些企业还利用合法的“虚拟地址”进行公司注册,使其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部分不符。

【5】运营范围=实际运营范围。

对企业而言,公司的经营范围不等于实际的经营范围。也就是说,创业者在注册一个公司时,可能会把公司的经营范围填得太大,因而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可能没有被涉及到。此外,初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存在着业务扩展超出“经营范围”限制的情况,如遇此种情况,企业经营者必须及时调整经营范围。

【6】法人代表=股东=实际控制人=公司。

法人代表必须在公司中任职,可以是董事长,执行董事,董事或经理。(监察人、公职人员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属于法人)法人代表可能是股东,但未必是股东。也许是,也许是,也许是,也许不是。

【7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=登记号码。

五证合一后,似乎只有统一的社会信息代码,并没有登记号码,但两者的区别还是需要了解的,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18位,通常由数字和字母组成。登记号码为15位,是纯数字。二者并不冲突,每个企业都有唯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和注册号。

注意:目前相关要求新营业执照完成“五证合一”工作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及时查看自己的许可证。

上述是创业者首次注册公司存在的一些误区。目前的创业型公司注册,有必要对上述认识上的误区有所具体的把握,以保证注册公司相关事宜的有序推进。

扫描二维码

分享文章